二十大代表风采丨马玉山:用责任心拧紧“大国重器”******
中新网银川10月10日电 题:马玉山:用责任心拧紧“大国重器”
中新网记者 杨迪
奋战在国家装备制造工程一线,带领企业从低谷中“浴火重生”,改变进口阀“卡脖子”状况……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电话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玉山直言,是责任心与使命感让他在困难中一直坚持下去,为自动控制装备国产化贡献力量。
1991年,马玉山从吉林大学毕业,分配到宁夏吴忠仪表厂,成为一名车间见习工人。彼时,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毕业后在西北的一家小企业做工人,马玉山坦言,起初自己心里有点“不太平衡”:“那时,和我同期的毕业生大多都分配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厂,而我却来到了西北地区。”
但马玉山并未就此自怨自艾,他很快调整心态,开始从“底层”干起。在工作之余加班学习,主动向他人请教……凭借不懈的努力,马玉山快速成长,于2001年成为吴忠仪表的总工程师。
但此时,马玉山所在的企业却遭遇危机。20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忠仪表厂遭遇转型阵痛,在最低谷的时期,企业入不敷出,职工工资都难以发放,人员大量流失,面临倒闭风险。
马玉山并未选择逃离。“当时就是一种不服输的责任心让我坚持着,想把企业‘救活’。”为此,马玉山采取了开源节流、智能化管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安抚员工等多种措施。同时,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也为吴忠仪表厂“雪中送炭”,在多个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中“穿针引线”,为企业提供工程项目、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帮助企业平稳度过转型期的阵痛。
马玉山(中)在工作中。 受访者 供图2010年,吴忠仪表厂改制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彼时,国产阀价低质劣,国产装备用的高端阀被进口阀所垄断。“我是做产品设计出身的,我也清楚,只有做高端阀,企业才有出路,才能解决进口阀‘卡脖子’的问题。”马玉山就此萌发了自主制造高端阀的念头。
于是,马玉山带领团队,一步步在制造高端阀的路上攻坚克难。“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失败,这时就及时总结经验来完善。”马玉山说。
“尤其是在煤化工领域,我们取得了突破。”马玉山介绍,大量煤化工所需的控制阀产品都需要耐高温高压和强腐蚀,国外产品也难以满足。他所在的团队经过攻坚,在该领域实现了突破:2013年,投资500亿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在宁夏启动,马玉山团队负责研发该项目的控制阀。凭借着整个团队的努力,吴忠仪表取得了44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制约流程工业自动控制装备国产化中众多“卡脖子”项目。
此外,马玉山还积极为西部地区的工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我们通过高薪聘请顶尖人才,并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宁夏本地人才,形成了一座完整的人才‘金字塔’。”马玉山说,未来,他的团队希望在低温领域、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的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去拓展,为“大国重器”的智能制造做出自己的贡献。(完)
山东聊城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诚邀台湾青年入聊打拼******台湾青年代表“云端”合影(部分)(图片来源:聊城市台办) 中国台湾网12月13日讯 12月11日,海峡两岸(聊城)青年梦想家驿站系列活动——2022“融汇两岸·水美聊城”创新创业暨中华文化线上推介活动成功举办。120余位台湾青年与聊城青年代表“云端”相聚,共叙友谊,共商发展。 活动由台湾青年小乔和晋铭主持。聊城市台港澳办开展专题推介,讲述了聊城厚重的人文历史、优越的交通区位和各项惠台利民政策,向青年们呈现了一座有故事、有内涵、有魅力、有活力的希望之城;高新区推介了人才和招商政策,重点讲解了聊城人才“新政”35条,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向两岸青年人才发出邀约,用“真金白银”释放聊城招才纳贤的满满善意和诚意。 在聊城主会场,金氏古筝《渔舟唱晚》演奏、东昌葫芦雕刻、“围炉煮茶”茶艺展示等充满浓郁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展示收获了两岸青年的热烈掌声。 在主题分享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北京台生会会长林彦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北京分会会长陈冠颖等台湾青年分别围绕来聊参加交流活动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响应时代号召,扎根大陆,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的动人故事。聊城青年代表、山东灿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灿分享了自己在台湾交流学习的经历,以及在聊城创业、发展情况,热情邀请台湾青年来聊携手打拼、互学互鉴,共创美好未来。 聊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柳庆发向嘉一科技产业园颁授海峡两岸(聊城)青年梦想家驿站牌匾,标志着该市海峡两岸(聊城)青年梦想家驿站实体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台湾网、聊城市台办联合报道)
|